全部新闻 公司新闻 产品新闻 资料下载 行业新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可扩展的超强MXene薄膜及其优异的成骨性能

本研究创新性地结合卷对卷辅助刮刀涂布(RBC)与顺序桥接工艺,开发出可规模化制备的高性能MXene薄膜(S-SBM),在机械性能、功能集成及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 高性能制备策略‌
通过氢键(丝胶蛋白桥接)与离子桥协同作用,实现MXene纳米片高度有序排列和致密层间结构,显著提升力学性能(拉伸强度755 MPa、韧性17.4 MJ m⁻³、杨氏模量32.9 GPa)和功能性(电导率8,458 S cm⁻¹,电磁屏蔽效能78,000 dB cm² g⁻¹),性能远超石墨烯等材料,为航空航天轻量化材料及柔性电子器件提供新选择。
‌2. 环境稳定性与光热功能‌
致密结构有效阻隔水氧渗透,提升薄膜抗氧化稳定性。其近红外光热转换效率达85%,10秒内可升温至80℃,兼具快速响应和精准控温特性,为光热治疗和动态骨修复奠定技术基础。
‌3. 生物医学验证‌
· ‌生物活性‌:体外实验显示,S-SBM薄膜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活性提升3倍,钙结节形成增加2.5倍)。
· ‌骨再生效能‌: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S-SBM组8周后骨体积占比(BV/TV)达78.3%,骨密度(BMD)1.32 g/cm³,较对照组提高约2倍,新生骨力学强度接近天然骨。
· ‌作用机制‌:通过清除活性氧/氮(ROS/RNS)、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及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协同激活BMP-2/Smad和Wnt/β-catenin成骨通路,构建促修复微环境。
‌4. 技术普适性与应用前景‌
“顺序桥接-RBC”策略可扩展至石墨烯、二硫化钼等二维材料,为高性能材料规模化生产提供通用技术框架。S-SBM薄膜在生物医学(智能骨修复支架)、柔性电子(高强可穿戴传感器)及航天防护(轻量化抗氧化涂层)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5. 未来方向‌
需进一步研究:①长期植入的生物安全性与降解行为;②光热参数与成骨效应定量关系;③抗菌性能优化;④连续化生产工艺开发。
本研究突破MXene材料性能瓶颈,通过跨学科策略推动多功能材料开发,兼具科学创新与产业化价值。

 
‌图1 | S-SBM薄膜的制备流程、结构模型与性能。‌a.‌ MXene-SS溶胶经连续组装形成S-HBM薄膜,随后通过Zn²⁺渗透获得S-SBM薄膜。‌b.‌ 展示连续制备S-HBM薄膜的卷对卷辅助刮刀涂布(RBC)装置。比例尺:20厘米。‌c.‌ 宽度为25厘米的S-SBM薄膜卷实物图。比例尺:10厘米。‌d.‌ S-SBM薄膜制备过程中结构演化的示意图。‌e.‌ S-SBM薄膜(红星)的拉伸强度、韧性及表面比屏蔽效能(SE)均超越已报道的纯MXene薄膜(绿色三角)及其他MXene基材料。
 

‌图2 | S-MXene与S-SBM薄膜的结构表征及力学与电学性能。‌a,b.‌ 通过聚焦离子束切割的横截面扫描电镜图像(左)及基于纳米CT三维重建的孔隙结构(右):(a) S-MXene薄膜与(b) S-SBM薄膜。比例尺:1微米(a,b)。‌c.‌ S-MXene与S-SBM薄膜的孔隙率对比(n=3个独立样本)。‌d.‌ 湿态与干态下S-MXene和S-SBM薄膜的Herman取向因子(n=3个独立样本)。‌e.‌ S-MXene与S-SBM薄膜的代表性拉伸应力-应变曲线。‌f.‌ 雷达图对比S-SBM薄膜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韧性、应变及表面比屏蔽效能(SE)与文献中MXene基材料的性能极限。
 

图3 | S-MXene与S-SBM薄膜的氧化稳定性与光热转换性能。‌a.‌ 在100%相对湿度的潮湿空气中,S-MXene与S-SBM薄膜的电导率保持率随时间的变化。S-SBM薄膜的电导稳定性显著优于S-MXene(10天后保持率>90%),表明其抗湿氧化能力更强‌。‌b.‌ 2–18 GHz频段内薄膜的平均电磁干扰屏蔽效能(EMI SE)对比(n=3独立样本):原始S-SBM薄膜的SE为‌78 dB‌,10天后仅下降2.3%,而S-MXene薄膜下降达15.7%‌。‌c.‌ 近红外(NIR)光照强度200 mW cm⁻²下,薄膜温度随时间的变化:S-SBM薄膜在10天后仍能快速升温至‌112°C‌(与初始状态相差<5°C),光热稳定性优于S-MXene(升温能力下降22%)‌。‌d.‌ 不同NIR光强度(50–200 mW cm⁻²)下S-SBM薄膜的温度响应曲线及15秒时的红外热像图(标尺1 cm):光强度与温升呈线性关系(200 mW cm⁻²时15秒达‌85°C‌),验证其光热转换效率可控性‌。‌e.‌ 200 mW cm⁻²循环开关辐照下,S-SBM薄膜温度响应曲线显示:经过5次循环后,峰值温度波动<3%,表明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热循环稳定性。‌
 

图4 | S-MXene与S-SBM薄膜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骨再生性能。‌a.‌ 对照组、S-MXene组与S-SBM组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1天后的细胞骨架荧光图像(红色:F-actin;蓝色:细胞核)。比例尺:50微米。实验独立重复3次,结果一致。‌b.‌ BMSCs在对照组、S-MXene组与S-SBM组中培养1天和3天后的细胞存活率(n=4个生物学独立样本)。‌c.‌ 大鼠颅骨缺损区域修复8周后的三维重建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图像:S-SBM组显示更完整的骨桥接(箭头)与矿化结构。‌d.‌ 骨体积分数(BV/TV)与骨密度(BMD)定量分析(n=3个生物学独立样本):S-SBM组的BV/TV较对照组提高‌2.1倍‌(p<0.01),BMD达到‌0.32 g/cm³‌(接近天然骨水平)。‌e.‌ 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SBM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NB)占比达‌82%±3%‌,且无显著炎症反应;S-MXene组可见局部纤维包裹(黄色虚线)。
 
 
图5 | S-MXene与S-SBM薄膜对巨噬细胞的抗炎免疫调控作用及其介导BMSCs体外成骨效应。‌a.‌ 对照组、S-MXene组与S-SBM组中巨噬细胞活性氧(ROS)的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染色图像(绿色:ROS;蓝色:细胞核)。比例尺:50微米。‌定量结果‌:S-SBM组ROS荧光强度较对照组降低‌68%±5%‌(*p<0.01),显著优于S-MXene组(降低32%±4%,*p<0.05)。‌b.‌ 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2型标志物CD206与M1型标志物CD86的表达:S-SBM组M2/M1表型比值为‌3.7±0.2‌,较对照组(1.0±0.1)和S-MXene组(1.5±0.1)显著提升(**p<0.001),表明其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M2型极化。‌c.‌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抗炎因子‌:S-SBM组IL-10与IL-4浓度分别为‌285±12 pg/mL‌和‌167±9 pg/mL‌,较对照组提高2.8倍和3.1倍;‌促炎因子‌:TNF-α与IL-1β浓度较对照组下降‌82%±6%‌和‌75%±5%‌(##p<0.001),且显著低于S-MXene组(下降45%±7%和38%±6%)。

转自《石墨烯研究》公众号
 

您的称呼 :
联系电话 :
您的邮箱 :
咨询内容 :
 
石墨烯系列产品 石墨烯薄膜 石墨类产品 分子筛类产品 碳纳米管和其他纳米管系列 活性炭及介孔碳系列产品 吉仓代理进口产品/国产产品 包装盒类 改性高分子类及其导电添加剂 纳米颗粒/微米颗粒 富勒烯类产品 化学试剂及生物试剂类 MXenes材料 量子点 金刚石类 纳米化合物及稀土氧化物 石墨烯设备及其材料 锂电池导电剂类 外接修饰分子偶联服务 委托开发服务 微电子产品 石墨烯及纳米材料检测业务 石墨烯检测设备 纳米线类/纳米棒类 实验室耗材类 钙钛矿材料(OLED) 导热硅胶片
公司新闻 产品新闻 行业新闻 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