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的有机-无机杂化结构使得金属有机框架(MOF)成为各种客体的出色主体材料。此外,由于其易于热解的性质,MOF已被证明可作为前驱体,用以构筑具有特殊多孔结构的碳基材料。在此,基于原位合成和ZIF-67的热解,胺化的MIL-53(Al)@碳纳米管新型多孔纳米复合结构被首次合成。得到的复合纳米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Brunauer−Emmett−Teller分析,透射和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表征。结果表明胺化的MIL-53(Al)和CNT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异质结构。所得的复合材料名为N-MIL@CNT,对从废水中去除双酚AF(BPAF)和嗪草酮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性能,最大吸附值分别为274 mg/g(BPAF)和213 mg/g(嗪草酮),高于其他基于MOF的纳米材料。我们对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选择性吸附机理。优异的选择性,可重复使用性和结构稳定性表明,该纳米复合结构在对废水中选择性去除BPAF或嗪草酮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Scheme 1. 胺化的MIL-53(Al)@CNT复合吸附剂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Figure 1. Co@CNT的(a)SEM,(b)TEM和(c)HRTEM图像。(d)N-MIL@CNT的TEM图像。
Figure 2. (a)Co@CNT,胺化的MIL-53(Al)和N-MIL@CNT的红外图。Co@CNT的(b)拉曼光谱,(c)XPS总谱。N-MIL@CNT的(d)C 1s,(e)O 1s高分辨XPS精细谱。(f)胺化的MIL-53(Al)的N 1s的高分辨XPS精细谱。(g)Co@CNT,(h)胺化的MIL-53(Al),(i)N-MIL@CNT的N
2吸脱附等温线。插图:相应的孔径分布。
Figure 3. BPAF和嗪草酮吸附量与Co@CNT负载量的关系。
Figure 4. 两种有机物在N-MIL@CNT上的吸附量与(a)pH值(T=298 K; t=5 h)和(b)离子强度的关系。
Figure 5. N-MIL@CNT在不同温度下对(a)BPAF和(b)嗪草酮的吸附动力学。
Figure 6. 使用准一级动力学公式模拟的(a)BPAF和(b)嗪草酮的吸附曲线。使用准二级动力学公式模拟的(c)BPAF和(d)嗪草酮的吸附曲线。使用粒子内模型模拟的(e)BPAF和(f)嗪草酮的吸附曲线。
Figure 7.(a)BPAF和(b)嗪草酮的吸附等温线(T = 298 K; t =5小时)。使用Langmuir模型拟合的(c)BPAF和(d)嗪草酮的吸附曲线。使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e)BPAF和(f)嗪草酮的吸附曲线。
Figure 8.(a)各种共存离子对N-MIL@CNT吸附BPAF的影响。(b)N-MIL@CNT对四种酚类物质吸附能力的比较。
Figure 9. N-MIL@CNT的(a)XPS总谱和(b)精细谱。
Figure 10. N-MIL@CNT对BPAF和嗪草酮的吸附机理示意图。
本研究于2020年由东北大学 Hao Meng和Xia Zhang课题组发表于InorganicChemistry(https://dx.doi.org/10.1021/acs.inorgchem.9b02841)
原文:Construction of an Aminated MIL-53(Al)-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 for the Efficient Removal of Bisphenol AF and Metribuz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