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单原子催化剂(SAC)在工业意义上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优越性能的来源,活性位点的本质以及反应途径仍然存在争辩。而且未还原基底上负载SAC用于CO氧化,目前对于该反应的了解还是有限的。这里,研究了Pd原子单分散在石墨烯(PdGr)上的CO氧化性能。结合第一原理热力学计算和微动力学模型,证明了带正电的PdGr具备相当高的CO氧化活性(低温反应条件下)。在反应期间,Pd原子与O2强结合在一起,充当活性物质以转化CO。经研究表明,该CO氧化反应主要遵循修订的Langmuir-Hinshelwood途径,且过氧化物中间体(O-O-C=O)的解离是决速步骤。所预测的催化性能可归因于PdGr的特定电子结构,带正电的Pd在石墨烯单空位上暴露了sp型边界态。该工作为设计和建造SACs用于催化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Figure 1. 计算的原子结构的顶视图(左图)和侧视图(左图中的插图),以及PdGr用于CO氧化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反应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和温度的依赖性(ΔG,右图)。
Figure 2. PdGr遵循rLH途径进行CO氧化反应所涉及的反应物种的最优结构,包括反应中间体,TSs和产物(a-i)和自由能(j)情况。 图(a-i)中,C,O和Pd原子分别用棕色,红色和银色表示。 图(j)中,方括号中的字母对应于(a-i)中所示的结构。
Figure 3. PdGr表面进行CO氧化过程时的反应途径。在ER1,TER和rLH途径上出现的反应物种分别用黑色,蓝色,橙色和紫色线相连,而通过不同路径共享的物种则通过共同的颜色线相连。每个反应路径产生的物质用红色字表示,而在微动力学模拟中其缩写名用浅蓝色标识。
Figure 4. (a)在P
CO = 0.01 atm和P
O2 = 0.20 atm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b)在P
O2 =0.20 atm时,在不同P
CO/P
O2比例下,TOF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沿着TER和ER1途径的反应速率相似,图(a)中的插图是对应的放大图。
该研究工作由大连理工大学的Xin Liu课题组于2020年发表在ACS Catal.期刊上。原文: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Atomically Dispersed Palladium on Graphene in CO Oxi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