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展示了石墨炔/石墨烯(GDY/G) 异质结构作为 2D 导电支架来锚定单分散钴酞菁 (CoPc) ,并用于 CO2还原,表现出可观的活性、选择性和耐久性。一系列表征,例如X 射线吸收光谱 (XAS) 和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揭示了 GDY 和CoPc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高表面积,丰富的反应中心和电导性,协同造就了优越的电催化性能。电化学测量显示,在 H 电池中12 mA cm−2局域电流密度时,CO的FE为 96%,液体流通池中100 mA cm-2电流密度时,CO的FE高达97%,超过24小时的耐久性。CoPc在-1.0 V vs RHE电位下其周转频率达到 37 s−1,优于大多数报道的酞菁和卟啉基电催化剂。利用GDY/G 异质结构作为支架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其他有机金属配合物当中。
Figure 1. GDY/G 支撑的单分散 CoPc 的合成和表征。(a) CoPc/GDY/G 杂化物制备示意图,及其用于CO2电还原转化为CO。 (b, c) CoPc/GDY/G 的代表性 TEM和 AFM图像。(d-f) CoPc/GDY/G 的STEM 和 EDX 元素映射,球差校正的 HADDF-STEM 图像。
Figure 2. CoPc/GDY/G 的光谱表征。(a) CoPc、GDY/G 和 CoPc/GDY/G 的代表性拉曼光谱。(b) CoPc/GDY/G,纯 CoPc 和 CoPc/G 的紫外可见光谱比较。(c, d) CoPc/GDY/G和CoPc的 Co K-edge XANES和 FTEXAFS光谱。
Figure 3. CoPc/GDY/G 界面上的电子相互作用。(a-d) GDY/G 和石墨烯上吸附的 CoPc 分子的势能表面图和示意图。(e, f) CoPc/GDY/G和CoPc/G 中 CoPc电荷密度差异的顶视图和侧视图。
Figure 4.CO2 电解特性。(a) 不同样品在扫描速率为 20 mV/s 时的线性扫描伏安曲线。(b)不同电位时的 CO和H2的FE。 (c) 各种电位下的 TOF比较。 (d) CoPc/GDY/G 在 -0.81 V vs. RHE 电位下的 CO2 耐久性以及相应的 FE 随时间的演变。(e) CoPc/GDY/G在不同电位下 CO2R 电催化中的FE
CO,FE
H2,以及的 CO 局域电流密度。
该研究工作由复旦大学Liming Zhang课题组于2021年发表J. Am. Chem. Soc.期刊上。原文:Graphdiyne/Graphene Heterostructure: A Universal 2D Scaffold Anchoring Monodispersed Transition-Metal Phthalocyanines for Selective and Durable CO2 Electroreduction。
转自《石墨烯杂志》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