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了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并将其作为钯纳米颗粒(NPs)的催化剂载体。许多Pd-C催化剂可以通过单掺杂、双掺杂和多掺杂的杂原子到碳载体中产生。因此,寻求一种通用的描述符,无论掺杂类型如何,都将指导高效催化剂的设计。碳载体对钯电子态的影响在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x射线光子光谱的结合能(BE)可以准确而方便地描述其电子态。在这项工作中,通过热裂解含杂原子前体合成了掺杂度可调的单(双)掺杂碳纳米管(CNTs),并伴有氟化碳纳米管的脱氟。密度泛函理论结果表明,掺杂碳纳米管的电荷分布由掺杂构型决定。负载Pd NPs后,载体的电荷被重新分布。同时,Pd
0 3d5/2的BEs也因金属-碳电子相互作用(EMCI)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不同电子态的Pd NPs表现出对苯酚加氢周转频率的差异。因此,Pd NPs的电子状态可以作为评价其催化性能和开发高效催化剂的指标。
图1合成掺杂碳纳米管的流程图和本工作中使用的两种加热模型。(b)杂原子掺杂和Pd NPs在掺杂CNTs上的负载示意图。
图2 (a) FCNTs在N
2流动下的热重(TG)和微分TG (DTG)曲线。(b)以噻吩为S源,注入速率为1.5 mL h
-1的NH模式下,沉积3小时的热解温度和800℃下噻吩沉积时间对S掺杂剂含量的影响。(c)加热方式对S掺杂剂含量12的影响,800℃,以噻吩为s源沉积2小时,注入速率为1.5 mL h
-1。(d)样品的拉曼光谱。(e) 采用FH模式,以S粉为掺杂源,研究了温度对S含量的影响(f) 通过FH模式改变前驱体中噻吩和吡啶的混合比例,在3ml h
-1注入速率下,可调节800℃下S和N的掺杂量。
图3 (a) S@CNTs的TEM图,(b) C和S的STEM-EDS线扫描,(C) S@CNT的HRTEM图,(d)-(h) EDS元素映射S@CNTs。
图4. Pd/p-CNTs, (b) Pd/S@CNTs, (c) Pd/N@CNTs, (d) Pd/P@CNTs, (e) Pd/N&S@CNTs, (f) Pd/N&P@CNTs, (g) Pd纳米颗粒在不同载体上的Pd XPS 能谱。
图5 优化的杂原子掺杂石墨烯和Pd
4团簇的结构和巴德尔电荷的示意图。
图6 (a)苯酚转化率和环己酮选择性对反应时间的影响。(b) Pd催化剂上苯酚加氢过程中TOF对Pd结合能的影响。(c)苯酚转化率和环己酮选择性与循环次数有关。
华南理工大学Guangxing Yang, Hao Yu,和南京工业大学Qiang Wang等人于2021年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1.131758)上。原文:Modifying carbon nanotubes supported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via regulating the electronic metal-carbon interaction for phenol hydrogenation。
转自《石墨烯杂志》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