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应过程的基本了解对于预测和提高电化学装置的性能至关重要。作为非质子锂氧 (Li-O
2)电池的中心反应,氧还原反应(ORR)面临着由放电产物Li
2O
2阴极钝化引起的“猝死”现象。可溶性催化剂(例如,还原介质)促进溶液介导的ORR代表了一种优雅的解决方案。 然而,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分子证据,它与Li−O
2电池性能的联系仍然是假设的。在这里,我们提出了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并获得了模型蒽醌(AQ,一种典型的还原介质)固定化Au电极上溶液介导的ORR的直接光谱证据(即LiAQ和LiAQO
2)。借助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微分电化学质谱法,提出了溶液介导的 ORR 的相关元素反应步骤。这项工作为AQ催化的溶液介导的ORR机制提供了直观的见解,有助于优化和定制设计用于出色的下一代 Li-O
2 电池的可溶性催化剂。
图 1. AQ催化溶液介导的ORR在模型 Au-AQ 电极上的原位SERS研究示意图。粗糙的Au 表面代表增强的拉曼衬底。
图 2.分别在0.1 M(a)TBAClO
4−CH
3CN和(b)LiClO
4−CH
3CN电解质中的原始Au和Au-AQ电极的 CV。工作气氛为Ar或O
2。注意到AQ的第二次单电子还原在更负的电位下是化学不可逆的,因此我们在1.6V处切断了电位。
图 3. 分别在0.1M TBAClO
4− CH
3CN(a, b) 和 0.1 M LiClO
4−CH
3CN (c, d)电解质中作为 Au-AQ 电极电位函数的原位 SERS 结果和相应的拉曼强度。(a)和(b)的工作气氛为Ar,(c)和(d)的工作气氛为O
2。
图 4. (a)使用DEMS进行气体分析的示意图。 首先,载气 (Ar) 连续吹扫装有 CH
3CN 溶剂且含有饱和 KO
2 的密封容器,以清除可能残留的空气,直到基线稳定。 然后,将 0.5 mL 10 mM AQ-CH
3CN 注入密封容器中,析出的气体可以被 Ar 带入质谱仪进行检测。(b) (1) KO
2 和 AQ(绿线),(2)Li
+ 和 KO
2(红线),以及(3)AQ、Li
+ 和 KO
2(蓝线)之间反应释放的气体的 DEMS 结果 CH3CN。
图 5. AQ 催化溶液介导的 ORR 在 298.15 K 时在 0.1 M LiClO
4-CH
3CN 电解质溶液中的反应自由能分布。插图是可能的 AQ 催化溶液介导的 ORR 途径的示意图。
相关科研成果由五邑大学Zhangquan Peng等人于2021年发表在Nano Letters(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1c04445)上。原文:Direct In Situ Spectroscopic Evidence for Solution-Mediate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termediates in Aprotic Lithium–Oxygen Batteries。
转自《石墨烯研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