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在氮掺杂碳材料中的单个金属原子 (M-N-C) 是氧还原反应(ORR) 的有效电催化剂,该反应通过2电子或4电子过程产生 H
2O
2或 H
2O。然而,大多数M-N-C催化剂只能对一种产物表现出高选择性,而且选择性通常受到复杂结构设计的调控。在此,合成了一种炭黑负载的 Co-N-C 催化剂(CB@Co-N-C)。利用其在CB@Co-NC上实现了可调谐的2电子/4电子行为,H
2O
2产量依赖于电解质的pH值和催化剂负载。在催化剂负载量低的酸性介质中,CB@Co-N-C 表现出优异的质量活性和对 H
2O
2生产的高选择性。在带有气体扩散电极的流通池中,通过CB@Co-N-C 在电解质循环模式下实现了5.04 mol h
−1g
−1的 H
2O
2产率,并并在电解质非循环模式下进行了200 h连续运行。同时,CB@Co-N-C 表现出占主导地位的4电子 ORR 通路,在具有高催化剂负载的 pH 中性介质中具有高活性和耐久性。使用CB@Co-N-C 作为阴极催化剂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显示出接近基准 Pt/C 催化剂的峰值功率密度。
Fig 1. CB@Co-N-C的(a)流程示意图,(b)球差电镜图,其中Co原子用红色圆圈标出和(c)元素分布图。Co箔,CoPc和CB@Co-N-C的(d)K边X射线吸收近边光谱和(e)傅立叶变换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CB@Co-N-C的(f)Co 2p3/2和(g)N 1s XPS光谱。
Fig 2.(a)CB@Co-N-C在RRDE上的LSV曲线(50 μg/cm
2),电解质分别为O2饱和的0.1 M KOH,0.1 M PBS(pH=7)和0.5 M H
2SO
4。CB@Co-N-C在三种电解液中的(b)H
2O
2产率和(c)毒化实验。(d)ORR过程中,计算H
2O
2和H2O生成的催化活性火山曲线图。(e)H
2O
2在CB@Co-N-C存在下的分解速率。(f)0.4 V下,CB@Co-N-C在三种电解液中引入H
2O
2和O
2时的电流响应。
Fig 3. (a)在O
2饱和的0.5 M H
2SO4中,CB@Co-N-C在不同负载量下的(a)LSV曲线和(b)H
2O
2产率。(c)0.5 M H
2SO
4,0.1 M KOH和0.1 M PBS(pH=7)电解质中,CB@Co-N-C在不同催化剂负载量下的H
2O
2产率(at 0.4 V)。(d)CB@Co-N-C和文献中报道的其它催化剂的质量活性比较(at 0.3 V)。
Fig 4. (a)电解质循环模式下的流动池示意图。(b)电解液循环模式下,CB@Co-N-C在流动池上的
I-t曲线、H
2O
2累积量和法拉第效率。(c)CB@Co-N-C和文献中报道的其它催化剂的H
2O
2产率比较(at 0 V)。(d)电解质非循环模式下的流动池示意图。(e)电解液非循环模式下,CB@Co-N-C在流动池上的电流密度和H
2O
2产率。流动池中使用的是0.5 M H
2SO
4。
Fig 5. (a)在O
2饱和的0.1 M PBS(pH=7.0)中,CB@Co-N-C、CB@N-C和Pt/C在RRDE上的LSV曲线。其中,转速均为1600 rpm,CB@Co-N-C和CB@N-C的催化剂负载量为400μg/cm
2。(b)中性介质中,CB@Co-N-C和文献中报道的其它催化剂的半波电位比较。(c)在0.6-1.1 V,扫速为100 mV/s时,CB@Co-N-C和Pt/C在5000圈循环前后的稳定性比较。(d)MFC示意图。CB@Co-N-C、CB@N-C和Pt/C分别作为阴极电催化剂,组装MFC的(e)电压输出曲线和(f)功率密度曲线和电极电势。
相关研究工作由华中农业大学Geng Zhang课题组于2023年在线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原文:Carbon Black-Supported Single-Atom Co-N-C as an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 for H2O2 Production in Acidic Media and Microbial Fuel Cell in Neutral Media。
转自《石墨烯研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