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扭曲的石墨烯层中观察到了各种涌现的相关电子现象。据报道,许多电子结构预测都在探索这一新领域,但很少有动量分辨电子结构测量来测试它们。我们使用角度分辨光电发射光谱研究了扭曲双层、单层对双层和双双层石墨烯(tDBG)的扭曲相关(1°<θ<8°)能带结构。采用混合k·p模型对层间耦合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的直接比较。在扭曲角、堆叠几何结构和背栅电压之间发现了定量一致性,验证了模型并揭示了扭曲石墨烯中的场致间隙。然而,对于θ=1.5±0.2°的tDBG,在接近魔角θ=1.3°的情况下,在费米能级附近发现了一个平坦带,测量带宽Ew=31±5meV。对平带和下一个价带之间的间隙的分析显示,实验(Δh=46±5meV)和理论(Δh=5meV)之间存在偏差,表明该区域的晶格弛豫。

图1.tMBG的模拟和测量ARPES光谱的比较。(a)扭曲的石墨烯异质结构和(b)扭曲石墨烯布里渊区和相应的莫尔布里渊区(mBZ)的示意图。(c) 使用混合k·p模型计算θ=3.4°时tMBG的能带结构。(d) 多层石墨烯的光电发射过程示意图。来自较深层的光电子由于材料中的散射而衰减。(e) θ=3.4°时tMBG的模拟和(f)实验ARPES光谱。左侧面板显示沿κ
1截取的能量-动量切割→ κ
2方向如b所示,其中κ
1对应于上层。面板i-iv是E–EF=(i)−100 meV、(ii)−200 meV、、(iii)−500 meV和(iv)−800 meV时的恒定能量图,如(c)中的水平面所示。所有比例尺均为0.1Å
-1。

图2:ARPES能量-动量谱的扭曲角和层数依赖性。(a–c)分别用层间和层内耦合参数标记的tBG、tMBG和tDBG的示意图。(d–f)实验ARPES能量动量在κ
1–κ
2方向上分别以2个扭转角对tBG、tMBG和tDBG进行切割。(g–i)分别为tBG、tMBG和tDBG的杂交间隙大小与扭曲角的关系图。实线对应于从模拟光谱中提取的数据,数据指向来自实验光谱的数据。插图显示了相应层几何结构在θ=3.4°时的模拟ARPES光谱,并标记了杂交间隙。所有比例尺均为0.1Å
-1。(e)中的第一个面板来自双层石墨烯上的单层,第二个面板来自单层石墨烯上双层。

图3.1.5°tDBG中的平带色散。(a–c)能量-动量切割(左)沿着(d)中的黑色虚线和相应的能带色散(右)。黑线对应于通过拟合EDC从实验数据中提取的峰值位置,红线对应于预测的电子结构。(d) 在E–E
F=−30 meV时的ARPES恒定能量图,mBZs覆盖在红色中。(E)平坦带的能量绘制在kx–ky平面上,mBZ覆盖在红色。所有比例尺均为0.05Å
-1。

图4. tMBG的静电门控。(a)ARPES能量-动量切割3.4±0.1°tMBG,沿κ
1–κ
2方向在标记的栅极电压下截取。(b)3.4°tMBG在不同背栅电压下的模拟ARPES光谱,如图所示。所有比例尺均为0.1Å
-1。

图5. 在26nm hBN上3.4°tMBG的能带结构变化和VG掺杂的分析。(a) tMBG在不同V
G下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结构。标签显示了狄拉克点(E
D)、双层间隙大小(Δ)和杂化间隙大小(δ)。比例尺为0.1Å-1。(b,c)对于单层(黑色)和双层(蓝色)狄拉克锥,狄拉克点能量E
D和载流子密度n分别作为V
G的函数。(d) 双层狄拉克点的能隙Δ是V
G的函数。插图显示了作为V
G函数的杂交间隙,红色的δ
1和蓝色的δ
2。数据点是从ARPES数据中提取的实验值,而实线是从模拟中提取的。
相关研究成果由曼彻斯特大学Roman V. Gorbachev和Vladimir I. Fal’ko,华威大学Neil R. Wilson 以及英国科学部Cephise Cacho 等人2023年发表在Nano Letter(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1173)上。原文:ARPES Signatures of Few-Layer Twistronic Graphenes。
转自《石墨烯研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