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电场(EFs)可调节创面愈合过程中皮肤细胞的行为。然而,目前大多数敷料主要是被动修复缺损组织,缺乏主动响应生理电信号的能力。本文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结合聚己内酯(PCL)的良好力学性能、明胶的生物活性和Ti3C2Tx MXene的电活性,制备了一系列纳米纤维膜(NFMs),作为皮肤创面愈合的电活性和抗菌敷料。所获得的NFMs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亲水性、优良的电活性、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其中,Ti3C2Tx MXene/PCL/明胶-6 (MPG-6, 6 wt.%的Ti3C2Tx MXene鞘内纺丝液)表现出最优的电导率和抗菌活性。令人兴奋的是,该支架显著促进了电刺激(ES)下NIH 3T3细胞的黏附、增殖和迁移。全层创面缺损模型的体内评估显示,MPG-6薄膜显著加速创面闭合,增加肉芽组织形成,增加胶原沉积,促进创面血管化。综上所述,该多功能支架具有促进生理电信号传递从而改善创面再生治疗效果的能力,有望成为理想的创面敷料。
图1. 电活性抗菌Ti
3C
2T
x MXene/PCL/明胶共轴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特性及应用示意图。
图2. 同轴MPG NFMs的制备与表征。
图3. MPG NFMs的机械性能、亲水性和电导率。
图4. 体外培养条件优化及MPG NFMs对NIH 3T3细胞体外培养活性的影响。
图5. 外源ES作用下MPG NFMs的细胞形态。
图6. MPG NFMs的细胞迁移、抗菌性能和血液相容性分析。
图7. MPG NFMs的体内创面愈合效果。
图8. (a)不同处理组第3、7、14天创面he染色图像。(b)代表性的he染色图像和(c)不同组在第14天创面愈合长度的定量分析。(d) H&E染色观察各组新生毛囊数量。
图9. (a) 14 d时不同处理组不同放大倍数的创面Masson染色图像。(b)第11天各组CD3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c)胶原染色强度分析。(d)不同治疗组中CD31相对面积覆盖率的量化。对照组创面荧光信号强度。
相关科研成果由西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Wen Zhao等人于2023年发表在Nano Research(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3-5527-z)上。原文:Electroactive and antibacterial wound dressings based on Ti
3C
2T
x MXene/poly(ε-caprolactone)/gelatin coaxial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s。
转自《石墨烯研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