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二氧化碳的光催化转化被认为是同时缓解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然而,由于CO
2分子的化学惰性和形成的脆弱的金属-C/O键,弱的CO
2吸附和艰难的CO
2活化过程严重影响了CO的生产。在此,我们设计并制造了有序大孔氮掺杂碳骨架(Vo-HCo
3O
4/OMNC)上含有氧空位的Co
3O
4中空纳米粒子,用于低浓度CO
2的光还原。原位光谱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构建的氧空位能够打破Co-O-Co位点的局部结构对称性。不对称活性位点的形成将CO
2构型从单位点线性模型转变为具有高度稳定构型的多位点弯曲模型,增强了CO
2分子的结合和结构极化。因此,Vo- HCo
3O
4/OMNC 在实验室光源甚至自然光下对低浓度 CO
2 (10% CO
2/Ar) 的光催化转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性,合成气产量为 337.8 或 95.2 mmol g
-1 h
-1 ,表观量子产率高达 4.2%。
Fig 1. a) Vo- HCo
3O
4/OMNC 的制造策略示意图。 c) SEM 和 d) Co/OMNC 的 HRTEM 图像。 b,e,f) SEM,g) HRTEM,h) HAADF-STEM,i) AC HAADF-STEM 和 j) Vo- HCo
3O
4/OMNC 的 EDS 元素映射图像。
Fig 2. a)不同氧化时间合成的Vo-HCo
3O
4/OMNC上钴基纳米颗粒的TEM图像。 Vo-HCo
3O
4/OMNC 和 HCo
3O
4/OMNC 的 b)Co 2p XPS、c)ESR 和 d)O 1s XPS 谱。 e) Co K 边 XANES 光谱。 f) 小波变换的 k3 加权 EXAFS 谱。g) Vo-HCo
3O
4/OMNC 和 Co
3O
4 的 FT k3 加权 EXAFS 曲线。
Fig 3. a) Vo-HCo
3O
4/OMNC 光催化生成 H
2、CO 和合成气作为反应时间的函数。条件:8 mL 乙腈/H
2O (v:v)=3:1,催化剂 (0.1 mg),Ru (25 mg),TEOA (2 mL),蓝色 LED 光源 (450 nm)。 b) 不同反应条件下光催化CO
2还原。条目 7:10% CO
2/Ar 中的 1% NOx 和 1% SOx。 c)不同氧化时间下获得的Vo-HCo
3O
4/OMNC样品的CO
2光还原性能。 d) Vo-HCo
3O
4/OMNC在不同CO
2浓度下的光催化性能。 e) 使用
13CO
2 作为气源生成的
13CO 的质谱和总离子色谱(插入)。 f) Vo-HCo
3O
4/OMNC 稳定性测试。 g) CdS@Vo-HCo
3O
4/OMNC 上可见光驱动的 CO
2 还原与醇/胺氧化相结合的活性。 h) Vo-HCo
3O
4/OMNC在流动反应器中的CO
2还原试验。
Fig 4. a) Vo- HCo
3O
4/OMNC 上光催化还原 CO
2 的原位 FTIR 光谱。 b) Vo- Co
3O
4 和 Co
3O
4 吸附和活化的自由能图。白色、红色、银色和蓝色球分别代表H、O、C和Co原子。 c) Vo-Co
3O
4上CO
2吸附过程的自由能等值线图。 d) Vo- Co
3O
4 表面上 CO
2 的可变吸附构型(AIMD 模拟约 2 ps 的快照图像)。 e) Vo- HCo
3O
4/OMNC 和 HCo
3O
4/OMNC 上 CO
2 吸附的原位 FTIR 光谱。 f, g) Vo- Co
3O
4 和 Co
3O
4 吸附过程中 C- O 键的不同长度 (L) 和 CO
2 的角度 (θ)。 h) Vo- HCo
3O
4/OMNC 和 HCo
3O
4/OMNC 的 CO
2-TPD 曲线。 i) Vo- HCo
3O
4/OMNC 的 Co 2p 在 CO
2 和可见光处理之前和之后的准原位 XPS 光谱。
Fig 5. a) Vo- Co
3O
4 和 Co
3O
4 的 ELF 计算。 b) 沿 Z 方向平面内
Δ1 的积分。 c) Vo-Co
3O
4 和 Co
3O
4 d 轨道的态密度(DOS)。 d) Vo-HCo
3O
4/OMNC 和 HCo
3O
4/OMNC 的 UPS 谱。 e) Vo-Co
3O
4 和 Co
3O
4 上吸收的 CO
2 的 dxz 的 PDOS。 f) Vo- Co
3O
4 和 Co
3O
4 模型上吸附 CO
2 的电荷差图,等值面值:0.01 eBohr
- 3 。 g) 说明自旋 DOS 的 d
xz/d
yz-2π* 轨道如何影响 CO
2 的吸附强度。 h)添加Vo-HCo
3O
4/OMNC前后Ru溶液的时间分辨光致发光(TRPL)衰减光谱。
相关研究工作由华南理工大学Fengliang Wang和Yingwei Li课题组于2023年在线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期刊上,原文:Modulating the Reaction Configuration by Breaking the Structural Symmetry of Active Sites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Low‐concentration CO
2。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10733
转自《石墨烯研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