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二氧化碳选择性电还原为乙醇具有经济价值和环保意义。然而,由于 C-C 偶联的缓慢动力学和碳氢化合物生产的激烈竞争,二氧化碳还原为乙醇的活性和选择性仍然很低。在此,报告了一种由具有 Cu(111)-oriented 表面的 Cu 纳米片和 Ag 纳米颗粒组成的层状串联催化剂,它能有效地将选择性从碳氢化合物转移到乙醇。在层状铜/银串联催化剂上,乙醇的法拉第效率从裸铜(111)上的不到 30% 提高到 56.5 ± 2.6%,部分电流密度为 356.7 ± 9.5 mA cm
-2。原位拉曼光谱结果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乙醇的高选择性可归因于不对称 *CH2-CO 偶联机理,(111)面暴露的铜纳米片上选择性生成的 *CH
2 物种和银催化剂提供的高局部 CO 浓度促进了这一机理。
Fig 1. 铜/银串联催化剂的表征。(a) 三种串联催化剂以及制备的铜催化剂和商用银催化剂的 XRD 图谱。(b) 层状铜/银串联催化剂的顶视扫描电镜图像。(c) 层状 Cu/Ag 串联催化剂的横截面 SEM 图像和 EDS 元素图谱图像(黄色、红色和绿色分别代表 Ag、Cu 和 C 元素)。比例尺:5 μm。
Fig 2. 裸银和铜催化剂的电化学研究。(a) 裸银催化剂上 CO 的 FE。裸铜催化剂上 (b) CO
2RR 和 (c) CORR 产物的 FE。(d) C
2+ 产物(包括乙烯、乙醇、醋酸酯和丙醇)和 (e) 甲烷(以 CO/CO
2 作为不同 CO 体积百分比(0、20 和 50%)的辅助原料气)的具体生产率。本研究中的所有应用电位均转换为可逆氢电极 (RHE) 标度,未进行 iR 校正。根据进入气相色谱仪前的出口流速计算气体的 FE 和生产率。
Fig 3. 串联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a) 三种串联催化剂的结构示意图。在三电极流动池系统中,(b) 层状铜/银、(c) 层状银/铜和 (d) 混合铜/银串联催化剂上的产物电导率。(e) 乙醇的部分电流密度。(f) 在 -1.1 V 条件下评估的含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产物之比以及 C
2+ 产物的 FEs 与 RHE 之比。(g) 商用铜微球(Comm-Cu)和 Comm-CuAg 串联电极的乙醇与乙烯之比。(h) 在全电池电压保持恒定为 3 V 的 MEA 系统中进行乙醇的电合成(在此电压下乙醇的 FE 最高)。
Fig 4. 机理研究。在 OCP 和不同电位下,(a) 裸铜和 (b) 层状铜/银串联催化剂的原位拉曼光谱,每种催化剂都有两个特定的放大视图,范围分别为 2600 至 3000 cm
-1和 1300 至 1700 cm
-1。在 H 型电池中,裸铜催化剂在 CO、CH
3I 和 CO/CH
3I 的电化学还原反应中 (c) 碳氢化合物(甲烷、乙烷和乙烯)和 (d) 含氧化合物(乙醇、醋酸和丙醇)的生产率。在 20 mA cm
-2 的恒定电流密度下进行了 20 min的电解实验。
相关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Can Li课题组于2024年在线发表在《ACS Catal》期刊上,Selective Electrosynthesis of Ethanol via Asymmetric C–C Coupling in Tandem CO2 Reduction,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4c01579
转自《石墨烯研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