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调谐和理想带隙的锡铅混合钙钛矿 (TLP) 在接近功率转换效率 (PCE) 的 Shockley-Queisser 极限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包括 Sn
2+ 的氧化和可忽略不计的成分和相偏析。后者源于 Sn 基和 Pb 基钙钛矿之间的不平衡结晶速率。在本文中,作者报告了一种通过在 TLP 前驱体溶液中引入 3,4-二羟基苄胺氢溴酸盐 (DHBABr) 来解决上述关键问题的策略。DHBABr 通过抑制结晶 DMSO-FA-Pb-I 中间体的形成来促进 FAPbI
3 钙钛矿的结晶,并通过优先形成稳定的无定形 DHBA-FA-Sn-I 中间体来延缓 FASnI
3 的结晶速率。因此,这平衡了 Sn 基和 Pb 基钙钛矿之间的结晶速率。因此,Sn/Pb 比率的空间分布在整个 TLP 薄膜中更加均匀,这有利于制造工艺的放大。依靠这种掺杂策略伴随着 DHBABr 的表面钝化,降低了 TLP 的缺陷密度,抑制了 Sn
2+ 的氧化,并优化了器件的波段对准,我们在
Voc为 0.853 V 和
FF 的情况下实现了 22.44% 的 PCE,并在 champion 器件的连续光照下提高了 T
80 = 476 h。
Fig 1.
DHBABr 和 TLP 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 DHBABr 对 Sn 和 Pb 基钙钛矿结晶的影响。(a) DHBABr 的化学结构及其静电电位。
(b) 沉积在 KBr 晶圆上的 FAI、DHBABr 及其混合物的放大 FTIR 光谱。(c) 沉积在 KBr 晶圆上的 DHBABr 及其与 PbI
2 和 SnI
2 的混合物以 1:1 的摩尔比沉积的放大 FTIR 光谱。(四)
1DHBABr 及其与 FAI、PbI
2 和 SnI
2 的混合物以 1:1 的摩尔比在 DMSO-d6 中溶解的 H NMR 谱图。(e, f)e) 无和有 DHBABr 掺杂的 FASnI
3 湿膜和 f) 无和有 DHBABr 掺杂的 FAPbI
3 湿膜的 XRD 图谱。DHBABr 掺杂放大到 100 mol% 以放大现象。将湿膜保存在充满 N
2 气体的密封支架中进行测量,并在完成旋涂后 20 分钟进行测量。(g, h)(g) 不含和含 DHBABr 掺杂 (1 mol%) 的 FASnI
3 和 (h) 不含和含 DHBABr 掺杂 (1 mol%) 的 FAPbI
3 的 XRD 图谱,退火不同时间。
Fig 2.
平衡结晶的示意图和成分均匀性的研究。(a) DHBABr 对 TLP 钙钛矿结晶过程的影响示意图。(b)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ICP-MS) 测试的 Sn 比例在对照和 DHBA-dop TLP 薄膜中 24 个区域中的分布。(c, d)从 (c) 对照和 (d) DHBA 掺杂钙钛矿薄膜的 XPS 深度剖面获得的深度依赖性 Sn/Pb 比率。两者都是在器件制造位置(Ag 电极沉积)内直径为 500μm 的点进行的。右 y 轴表示 In 3d 的峰面积。In 3d 信号的出现意味着它被蚀刻在 ITO 的表面。
Fig 3.
沉积在 ITO/PEDOT:PSS 衬底上的三种 TLP 薄膜的表征以及 DHBABr 在薄膜中功能的示意图。三种 TLP 薄膜的 (a) XRD 图谱、(b) 稳态 PL 和 (c) 时间分辨 PL。(D-F)(d) 对照、(e) DHBA-dop 和 (f) DHBA-dop +pas TLP 薄膜的俯视图 SEM 图像。(g) 三种 TLP 薄膜表面的 AFM-IR 图像,记录了 DHBABr 的特征吸收峰。(h) DHBA
+ 分布及其与钙钛矿配位的示意图。
Fig 4.
DHBABr 对 TLP 薄膜和设备稳定性的影响。(a) TLP 薄膜在空气中老化 3 天,RH 为 ∼20 % 的表面和横截面 SEM 图像。(b) 新鲜 TLP 薄膜(虚线)和老化 3 天薄膜(实线)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C-E)(c) 对照、(d) DHBA-dop 和 (e) DHBA-dop + pas 薄膜分别暴露在空气中 2 h 的 Sn
3d 的 XPS 光谱。
Fig 5.
钙钛矿/ETL 界面处的电子传输研究。(a) 在 −10 V 的偏置下测量的钙钛矿的 UPS 光谱。(b) 三个 TLP 的器件能级图。(c-e) ETL 和 (c) 控制、(d) DHBA-dop 和 (e) DHBA-dop+pas TLP 之间界面的能带弯曲示意图。所有 TLP 薄膜均在 ITO/PEDOT:PSS 衬底上制造。
Fig 6.
光伏性能和长期稳定性。(a) 反向扫描中冠军器件的
J-V 曲线。(b) 三个冠军器件的外量子效率 (EQE)。(c) 未封装器件在最大功率点 (MPP) 电压下的 SPO。(d) 一批 18 台设备中 3 台 TLP 设备的 PCE 分布。(e) 三种器件的奈奎斯特图,嵌入了等效电路模型。(f) 3 种器件的光强依赖性
Voc 及其拟合曲线。(g) 使用三种 TLP 制造的纯孔器件的 SCLC 测试。这些装置以 ITO/PEDOT:PSS/TLP/Spiro-OMeTAD/Au 的结构制造,并在黑暗中进行了测试。(h) 在温度约为 25°C、相对湿度约为 50% 的环境环境中,在连续白光 LED 照明 (100 mW/cm
2) 下对三种器件(封装)的归一化 MPP 跟踪。
相关研究成果由南方科技大学 Zhubing He课题组于2024年在线发表在《Nano Energy》期刊上,Preferentially coordinating tin ions to suppress composition segregation for high-performance tin-lead mix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4.110248
转自《石墨烯研究》公众号